選購電動輔助自行車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一、電池續航力與充電方式

 

1. 電壓 (V) 與容量 (Ah) 的基本概念
 

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的核心動力來源多半來自鋰電池,透過「電壓(V)」與「容量(Ah)」的組合,決定了輸出功率以及可騎乘的里程長度。

電壓(Voltage, V):電壓越高,能提供的輸出功率就越大,一般常見於 36V、48V 或更高。

容量(Ampere-hour, Ah):Ah 值越高,表示電池儲存的能量越多,續航里程也更長。

 

48V15Ah 與 48V20Ah 在 400W 馬達下的續航力比較

電池電量 (Wh) 計算

- 48V × 15Ah = 720Wh

- 48V × 20Ah = 960Wh

理論續航時間與里程

若以 400W 功率不斷輸出為假設(滿載情況),可粗略計算:

720Wh ÷ 400W ≈ 1.8 小時

960Wh ÷ 400W ≈ 2.4 小時

如果在平坦道路上以 每小時 20-25 km 的速度行駛:

48V15Ah(720Wh) 可能約能行駛 45~55 km 配合腳踩可達 70-90km

48V20Ah(960Wh) 可能約能行駛 60~70 km 配合腳踩可達 85-100km

 

2. 充電速度與電池類型

可拆式電池:可拆下來帶回家或辦公室充電,不必擔心戶外插座問題;但需留意取下與安裝時的接觸點保護。

固定式電池:一體化設計,通常車體更簡潔,但充電時必須將整台 E-Bike 接上電源;不方便攜帶到室內。

 

3. 充電環境與安全

充電時盡量選擇室內陰涼處,避免高溫或潮濕環境導致電池受損。也要確保使用原廠或認證合格的充電器,降低風險並延長電池壽命。


 

二、馬達類型與功率

 

1. 中置馬達 vs 前/後輪輪轂馬達

中置馬達:安裝在車架中間,重心較平衡。騎乘感接近傳統自行車,爬坡性能較佳。

前/後輪輪轂馬達:直接整合在輪組中,結構簡單,整車外觀看起來更俐落,也較容易維修或更換。

 

2. 馬達功率選擇

常見功率範圍從 250W 到 1000W 不等。如果你所在地區多山或需要長距離騎乘,選擇較高功率可讓騎乘更輕鬆。而若通勤距離不長,或在平坦市區騎乘,較低功率也足夠。


 

三、最高速度與速度限制

 

1. 法規與地區規範

不同國家或地區對電動輔助自行車的最高速度與馬達功率都有相應限制。例如,在台灣速度上限設為 25km/h ,超過就會被歸類為機車或需額外執照。

 

2. 選擇車款時的注意事項

確保所購買的電動輔助自行車在合法範圍內運作,不僅騎乘時更安心,也能避免被開罰或沒收的風險。


 

四、安全配件與車架設計

 

1. 基礎安全裝備

煞車系統:油壓碟煞/機械碟煞的差異在於剎車距離與耐用度。油壓碟煞一般反應靈敏/煞車手感佳,但維護成本略高;機械碟煞構造簡單,適合日常輕量使用。

車燈與反光裝置:夜間騎乘必備,前燈、尾燈和車身反光貼紙,有助提升能見度。

 

2. 車架材質、重量與舒適度

鋁合金車架:較輕、耐用且價格相對親民。

碳鋼車架:車身重量較重,但成本也較低。

騎乘姿勢:休閒款會有較直立的坐姿,運動款則能騎得更有速度感;可依個人需求或身體狀況選擇。


以下為針對「五、閃電標章的挑選注意事項」的修訂版本,著重強調閃電標章的品質要求,以及「未取得閃電標章車款」可在封閉或安全道路(如河濱公園)使用的情況,讓消費者有更完整的資訊:


 

五、閃電標章的挑選注意事項

 

1. 什麼是閃電標章?

 

閃電標章(又稱雷霆標章)是主管機關為電動自行車訂定的合格認證,確保車輛在馬達功率、速度限制及安全設計方面都符合規範。擁有閃電標章的車款,代表該 E-Bike 在多項檢驗測試中合格,能合法上路並受到法規保護。

 

2. 為什麼要挑選有閃電標章的車款?

合法與安全保障:

通過官方審驗表示車輛在速度、動力、煞車等項目符合基準,違規風險更低,也更能確保騎乘安全。

維修與售後服務更完善:

有閃電標章的品牌通常在零件供應、保修管道上更為健全,當產品出現問題時也較容易找到原廠或授權維修點。

更高品質要求:

通過認證的車輛在馬達性能、車架強度、電池安全等面向,普遍會有更嚴格的檢驗標準,帶給消費者更安心的使用體驗。

轉售與保值度較高:

與未通過認證的車款相比,有閃電標章的車型後續轉手時市場接受度更高,價格也較能維持。

 

3. 沒有閃電標章的車款能不能買?

封閉安全道路使用:

尚未取得閃電標章或不符合認證的電動自行車,雖然在大眾道路上騎乘可能面臨違規風險,但若是用於私人場地、河濱公園或其他封閉式道路(確保不影響公共安全且遵守當地管理規定),依然可以考慮選購。

合法性與保固風險:

由於此類車款尚未通過官方測試,除了無法在一般道路合法行駛外,在維修與保固上也可能面臨較多不確定性。

選購前務必評估用途:

如果主要目的並非日常通勤,而是休閒騎乘或私人場域使用,沒有閃電標章的車款仍然可列入考慮;但若需在公共道路上通行,建議優先選擇符合法規的車型。


 

小提醒:

對於需要在公共道路上騎乘的消費者,建議一定要選擇擁有閃電標章(雷霆標章)的 E-Bike,才能合法、安心上路。

如果是用於特定場域(如私有道路、封閉公園等),則可根據實際需求與預算彈性考慮,但依然需注意自身與他人安全。


 

六、試騎與售後服務不可少

 

1. 實地試騎的重要性

 

在做最後決定前,務必到實體店面進行試騎。透過實際體驗來感受下列要素:

電輔助啟動的流暢度:有些馬達的反應較快或較緩,親自騎乘才能知道是否符合你的預期。

座椅舒適度:坐墊高度、軟硬度,以及騎乘姿勢都會影響騎車的舒適感。

操作介面是否符合習慣:如檔位切換、顯示螢幕、煞車手感等。

 

實體門市的優勢:

有專業人員在旁指導,能即時解決你在試騎過程中出現的任何疑問。

若產品有客製需求或想更換配件,也能與現場人員溝通並獲得適合的建議。


 

2. 售後維修保養與零件供應

保固條款

了解電池、馬達等主要部件的保固期限是關鍵。如果電池或馬達在保固期間發生故障,能否免費維修或更換,會直接影響使用成本。

維修點與服務據點

建議優先選擇維修據點分布完善的品牌,出狀況時能即時獲得支援。

零件供應充足的品牌,通常售後體系更健全,維修速度也更快。

 

實體門市 vs. 網路購買

實體門市:出現產品問題,能馬上到店面詢問或維修;也較容易做定期保養或原廠零件升級。

網路購買:有時會遇到買家自行判斷故障原因,寄件維修過程相對繁瑣;如果店家未提供完善的售後支援,可能面臨「買了之後找不到人解決問題」的尷尬局面。

 

總體而言,實體門市具備「面對面溝通」、「即時服務」和「實地試騎」的多重優勢,若你對電動輔助自行車的功能、品質或維修保養不熟悉,選擇實體門市能大幅降低風險。同時,也要評估品牌的維修保固制度和零件供應情況,才能讓後續的騎乘體驗更加安心、無後顧之憂。